本轮京外关联疫情得到全面控制!解封≠解防,这六点防控提示要记牢
时间:2021-08-28 作者:佚名 来源: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
8月24日下午,北京市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241场新闻发布会,市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处长田伟主持。房山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区政府新闻发言人吕晨飞,昌平区副区长佟立志,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庞星火,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副院长付卫出席发布会,通报北京市防疫最新情况、发布健康提示,介绍封控小区解封工作以及院感防控和医疗服务工作情况,回答社会和市民关切的问题。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庞星火通报北京防疫最新情况,并做健康提示:
8月23日0时至24时,本市无新增本地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截至8月23日24时,朝阳、海淀、昌平、房山四个区21个封控小区全部解封。昌平区龙泽园街道龙跃苑二区、房山区阎村镇乐活家园社区由中风险地区降为低风险地区,目前,全市均为低风险地区。本起京外关联疫情发生后,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高度重视,靠前指挥,采取从严从紧的防控政策,果断处置,精准防控,以最快的速度、最有效的措施阻断了疫情蔓延,疫情已得到全面控制。
但是解封不等于解防,目前境外疫情持续高发,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输入风险、防控压力仍然较大。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丝毫不能松懈,“四方责任”和“四早”要求要严格落实,请市民朋友继续做好个人防护。
在此,做六点提示
一是切实做到非必须不出境、非必要不出京,不去中高风险地区旅行或出差;
二是进(返)京人员路途中注意做好个人防护,自觉配合道路卡口、高铁、机场等公共交通等场所检查,及时主动向所在社区、单位和酒店报告行程,认真做好自我健康监测,配合相关防控工作;
三是公共场所严格落实测温、查证、验码、登记、限流、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日常通风消毒等综合防控措施;
四是天气热也要坚持科学佩戴口罩,减少聚餐聚会,减少在人员聚集的密闭空间久留,保持勤洗手、常通风等个人良好习惯,特别是外出旅行返京时,要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如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及时佩戴口罩前往就近的发热门诊就医;
五是新学年即将开学,家长要做好学生开学前的个人防护和健康监测,为迎接新学期做好各项准备;
六是符合接种条件但尚未接种疫苗的市民朋友要尽快接种,12岁至17岁的青少年要根据教育等相关部门通知,主动配合接种。
房山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区政府新闻发言人吕晨飞介绍房山区封控小区解封工作情况:
下面,我对房山区疫情防控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简要通报。
自8月1日起,我区对确诊病例所居住的天恒乐活城和千禧家园两个小区进行了封闭管控,累计开展了7轮全员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社区环境采集样本为阴性。8月22日,经市、区疾控部门综合研判,于16时30分,对乐活城北区、千禧家园小区解除隔离封控措施。解封并不意味着解防,解封后两个小区继续严格落实常态化防疫措施,居民出入小区必须出示出入证,对全体居民做好7天健康监测,期间不参加各类集体活动、不聚餐、不聚会、不聚集。8月22日24时,阎村镇天恒乐活城社区由中风险地区降为低风险地区。
此次疫情来的突然,但是封控期间全体居民全力配合、工作人员全力以赴,较好地应对了这场考验。
一是居民全力配合
此次疫情,封控小区的居民克服了诸多困难,始终团结一心、互相支持,积极配合做好了各项防控工作。比如,在进行每3天1次的核酸检测中,居民始终配合我们工作人员的指引,严格执行一米线、不聚集、不交谈等防疫措施,不断提升核酸检测效率。小区居民在窗户上贴出“辛苦了”的标语,对工作人员表示感谢;在自家楼下放置休息椅,供工作人员休息;自行拍摄“加油馒头”等短视频,给工作人员加油打气。
二是保障及时有效
我们第一时间安排84名机关干部分为42组,在做好防护的基础上逐户开展“敲门行动”,发放“连心卡”,面对宝宝需要辅食、老人需要药品、孕妇需要产检、肾病患者需要透析等各类需求,成立专门工作组,提供远程视频问诊和“点对点”医疗服务。在此基础上,组织机关干部、社区工作人员成立69支服务保障队,实行“一队包一楼”“三班倒”的方式,包楼包户对居民进行专人对接,确保第一时间送上食物和防控物资、第一时间做好居民生活必需品保供、第一时间进行垃圾清运及防控宣传等工作。同时我们策划了各种“减压活动”,开展了“书画美术大赛”、“萌宠摄影大赛”、“K歌”、“爱在七夕 浪漫乐活”等活动,丰富居民封控生活。
在这里,要向所有居民的全力支持和配合,向所有医务工作者、社区工作人员和其他各类服务人员的辛勤付出,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解封不解防,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压紧压实四方责任,严格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
一是扎实做好风险人员排查管控工作。持续开展“敲门行动”和“滚动式”排查,动态掌握风险人员健康状况和进返京情况,加强政策宣传提示,严格落实隔离观察、健康监测、核酸检测等措施。
二是继续严把社区(村)卡口关。对全区1633个社区(村)卡口进一步规范设置,同时强化党建引领,统筹各方力量,全区党员干部“上一线、做贡献”,加强人员值守,严格执行验码、测温等要求,切实发挥卡口前哨作用。同时,对各社区(村),以及餐饮、商超、旅馆、网吧、影院、景区、商务楼宇、七小场所等重点点位开展常态化督查检查和巡回指导,督促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三是深入抓好一线工作人员培训和爱国卫生运动。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第一时间传达学习最新防控政策,确保一线工作人员熟练掌握各项政策要求。持续抓好爱国卫生运动,利用标语横幅、微信公众平台等方式开展健康宣教工作,提醒市民戴口罩、勤洗手、少聚集,加强个人防护。积极推进疫苗接种,重点开展12-17岁人群和60岁以上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确保应接尽接。
四是继续严格落实院感防控工作措施。重点加强对保安、保洁、护工等人员的管理,排查以上人员的劳务派遣公司的管理情况,防止人员交叉。加大对预检分诊、一米线、就诊区域不聚集、医疗垃圾处理等工作的落实力度,继续严格督查辖区各医疗机构院感防控情况,加大检查频次。
昌平区副区长佟立志介绍昌平区封控小区解封工作情况:
7月28日晚,我区出现京外关联本地确诊病例后,我们坚持以快制快、从严从紧、精准施策,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后续没有出现本土病例,目前封控区域已全部解封,中风险地区实现清零。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封控区域解封情况
出现京外关联确诊病例后,在市疾控专家指导下,我区连夜对病例居住的龙泽园街道龙跃苑二区和周边9个小区、2个风险点位,以及病例工作单位实行封闭管控,坚决阻断疫情传播途径。封控期间,我区全力做好人员管控、核酸检测、服务保障、人文关怀等工作,在符合解封条件后,经疾控专家组严格评估,截至8月21日,已科学有序解除了所有封控区域。其中:对于病例居住地周边9个小区和2个风险点位,在满足14天封闭管控、所有人员4次核酸检测及环境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无新增病例及阳性点位出现等条件下,已于8月12日0时解封。对于病例工作单位,在符合上述解封条件后,于8月14日0时部分解封(其他高风险点位,于8月21日0时解除封控)。对于病例居住地龙跃苑二区,在满足21天封闭管控、所有人员7次核酸检测及环境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无新增病例及阳性点位等条件下,已于8月20日0时解封。
二、解封后生产生活恢复情况
在封控社区解封当天,我们提前在居民微信群中发布了《致居民朋友的一封信》,提示居民按照“解封”不“解防”的要求,配合做好7天健康监测,非必须不出境、非必要不出京,不去中高风险地区等要求,得到了居民充分认可和配合,形成了良好社会反响。为方便居民填报体温及健康状况,街道设计推出了健康监测小程序,居民每日可通过手机填报体温、健康状况等信息。在广大居民的自觉参与下,圆满完成了健康监测工作。对于解封后的小区,在适当增加卡口数量、优化卡口设置的基础上,严格落实“四件套”,进出人员均自觉配合卡口管理。
从目前看,封控区域解封后,居民的生产生活正在稳步有序回归常态化,往日的“烟火气”渐渐回归。按照疫情防控有关要求,病例工作单位已逐步恢复复工复产,实行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出入口严格落实测温、扫码等要求,运行总体平稳有序。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严格落实防疫政策要求,压紧压实“四方责任”,毫不松懈地抓好解封后的疫情防控工作,扎紧扎牢“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篱笆,巩固深化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坚决维护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和社会安定大局。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副院长付卫介绍本院院感防控和医疗服务工作情况: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按照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决策部署,坚持疫情防控与医疗服务两手抓,落实院感防控“七严格”措施,压紧压实“四方责任”,筑牢首都疫情防线,积极适应百姓就医需求。
一、全力筑牢院感防控体系
针对国内部分地区疫情,医院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党办、院办、疾控、门诊、信息等部门协同联动,及时调整流调、预检分诊、住院管理、健康筛查等工作流程,建立院感督查机制,落实内外同防、医患同防、人物同防和三防融合等措施,对医院本部、党校院区、第二门诊部、机场院区和北方院区等重点区域,采取现场查看与调取视频监控相结合进行督查,对发现的问题采取建立台账、督促销账、回头检查等措施,要求各部门整改落实,并在全院干部会上通报,使院感防控实现制度无漏洞,管理无盲区,防范无死角。
二、全面优化诊疗防控流程
坚持非急诊全面分时段预约,严格院区出入口管理,强化三级预检分诊,设置疫情防控专用诊室,对急诊留观、抢救区域实行全封闭管理,设立急诊缓冲区,推行急诊专家组模式,实现急诊、住院有效衔接;加强住院管理,实现病区内外门禁系统全覆盖,实施24小时专人管理,严格落实进门测温验码、流调登记等措施,建立病区准入证管理制度,非必要不陪护、不探视,病房实现了全封闭管理;强化人文关怀,对病情突然变化、临终等患者的家属,严格流行病史调查,发放专人专用准入证,保障患者和探视家属绝对安全;坚持疫情分析例会制度,组织高级别专家定期研判疫情趋势,指导制订防控标准、工作流程和工作规范;优先保障急危重症患者救治,采取设置负压应急手术室和缓冲病房,提高急危重症患者应急救治能力;充分发挥国家妇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北京市危重孕产妇转诊中心作用,加强孕产妇救治能力,畅通绿色通道,开展全市危重孕产妇和危重新生儿救治,保障特殊人群医疗救治。
三、加强特殊人员培训监管
建立本院职工、医学生、进修和规培人员、第三方外包服务人员、短期在院工作人员、住院患者等各类人员信息台账,实施分类管理,每日开展健康监测,按要求进行核酸检测,根据疫情变化实时快速启动高风险人员排查;采取培训监管,日常巡查,约谈保洁、保安、护工等第三方外包服务公司负责人等方式,压实疫情防控责任;建立完善了院感专项培训、主管部门全面培训、第三方公司自我培训三级培训体系,由主管部门、相关科室组成医院联合督导组,多层次、全方位、全流程开展院感防控的监督考核;对急诊、预检分诊等处保洁、保安重点岗位,设置专人专岗,防止人员交叉。
四、多措并举防止人员聚集
采取优化空间布局,扩大急诊室留观缓冲区、输液室、抢救室、超声检查室等医疗用房,增加诊疗空间。为加大院感防控力度,医院增加医疗配套用房,调整压减办公用房用于核酸筛查门诊,扩增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床位35张,增加病床旁连续肾脏替代治疗等措施,降低人员密度;为满足近期核酸检测需求,医院开放北京市统一预约挂号平台、健康宝、北医三院互联网医疗App和自助机等预约途径,实现线上缴费和结果查询;配备快速核酸检测设备,实现1小时内出结果,确保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及高风险人员核酸筛查;开展周末全天门诊和手术,发挥单体多院区优势和一体化垂直管理模式,有序分流就诊患者;推进互联网医院建设,开展互联网复诊、线上图文咨询、病案线上复印+配送到家和互联网复诊+药品配送到家服务,推行分时段办理出入院、线上办理出入院结算服务等措施,减少院内人员流动,降低院感风险。
下一步,医院将继续严格落实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各项要求,以最严的标准、最实的措施,做好首都疫情防控工作。
原文链接:http://whlyj.beijing.gov.cn/zwgk/xwzx/szfdt/202108/t20210825_2476334.html
最新信息
- 2021-08-28纪念任建新同志诞辰100周...
- 2021-08-28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管理司部署...
- 2021-08-28赵乐际对瑞士进行正式友好访...
- 2021-08-28省文化和旅游厅召开2025...
- 2021-08-28中美经贸会谈在瑞典斯德哥尔...
- 2021-08-28第六届黄河之滨文艺展演启幕
- 2021-08-28声明!
- 2021-08-28中国法官协会、中国女法官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