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文化宣传网!

当前所在: 首页 > 文化城市 > 正文

国庆假期240余场演出吸引现场游客近8万人次 戏曲文化周让老少观众爱上戏曲

时间:2021-10-08 作者:佚名 来源: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

  原标题:国庆假期240余场演出吸引现场游客近8万人次 戏曲文化周让老少观众爱上戏曲

  一场京梆两下锅的《红鬃烈马》在洒满阳光的阳光剧场唱响,杜镇杰、张慧芳、王洪玲、康静等京剧与河北梆子名角齐聚一台,让第五届中国戏曲文化周为期七天的主场活动在热烈的掌声和喝彩声中落下帷幕。虽然已是国庆假期最后一天,但园博园内游客丝毫不见减少,漫步在银杏微黄的“梨园大道”,与本届戏曲文化周依依惜别,相约2022年再见。

  国庆假期七天,京津冀三地的23家专业文艺院团机构以及多家民间社团,围绕“风华百年颂”“英雄今古情”“华彩韵京城”“昆曲丝竹吟”“非遗老戏台”“英雄出少年”等主题,联袂奉上240余场演出、近300场次讲座导赏对谈、近500场次互动,现场吸引全国游客近8万人次,观众年龄构成更加年轻化。其中,有14场演出与13场名家讲堂借助线上形式登陆多家网络平台,满足无法亲临现场的观众需求,累计点击量超过2000万次。

  受疫情影响,2021年很多外地院团都未能前来参加,但回顾本届戏曲文化周,依然能够感受到中国戏曲文化周作为国家级戏曲嘉年华,覆盖面、影响力日渐深广,策划组织能力加强,园林与戏曲交相辉映,凸显出强大的文旅品牌效应。本届戏曲文化周艺术总监程辉已连续三年参与策划、组织这项盛事,在他看来,戏曲文化周在逐渐成熟完善的道路上,既做“加法”也做“减法”,才有了今天的模样。

  从2017年开办至今,戏曲文化周的戏味儿是越来越足了,除了越来越丰富的戏曲作品和戏曲相关内容,在互动上也更为深入。如今的银杏大道在戏曲文化周期间已更名为“梨园大道”,打卡合影的观众已经知道了京剧中的“十八般武艺”,可以跟着演员学习旦角儿和生行的“一招一式”,可以看明白帅旗、令旗、飞虎旗都是什么质地,都有什么作用。

  作品质量的提升也让戏曲文化周获得了更多专业院团的认可。仅以近几年的委约作品来看,2019年的沉浸式曲剧《茶馆》,2020年的园林版《花为媒》,以及2021年的园林版《书说·沙家浜》都是以新的创作手段呈现传统戏曲,打破了观众对传统戏曲的固有观念,吸引了更多观众。

  要做好一个文化品牌,光靠“加法”不行,适当的“减法”也很重要。本届戏曲文化周绝大部分演出场地都集中在了主路附近,观众不用再多跑路。同时,一些和戏曲关系较远的展位也取消了,让戏曲主题更为纯粹。

  最重要的“减法”,还是如何让观众“减龄”。园博园里,年轻面孔越来越多,低龄人群的参与度也越来越深,比如2021年的“英雄召唤令”“大破天门阵”就是专门为年轻人和孩子们设计的打卡游戏。分布在园区多处空间的“戏趣营”,包含多项结合运动、手工艺等元素的“戏曲+教育”内容,让参与者尤其是孩子们手脑并用爱上戏曲。在呼和浩特园的亲子DIY手作活动中,小朋友和家长不仅可以听戏曲故事看戏曲动漫,还可以体验种类丰富的戏曲手作盲盒。另外,还有AR戏曲摄影、AI戏曲换妆小程序等戏曲元素“黑科技”可供体验,深得年轻人欢心。

  可以说,中国戏曲文化周并不是一座涵养戏曲文化的世外桃源,而是要让传统戏曲融入当代生活,在传统戏曲与当代人之间建立起一座密切交流的桥梁。(牛春梅)

  


原文链接:http://whlyj.beijing.gov.cn/zwgk/xwzx/szfdt/202110/t20211008_2507895.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文化宣传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万事通达文化传播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303109928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